农民工子女:进城和父母团聚 成出租屋里的“候鸟” 城里的“留守儿童”:“熊孩子”没人管 家长期盼公益托管班
又到一年暑假时。孩子们喜欢暑假,因为终于有了放松和自由的时光,而家长们各有各的苦恼。在西安打工的农民工的子女,他们的暑假,只能困在城中村出租屋里;而对于城市双职工家庭来说,暑期孩子的看管一直是家长们的痛点……“暑假来了,孩子怎么过”,社会和我们,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
即使一整天独自呆在没有空调的出租屋里,11岁的张雅馨也觉得很满足,因为终于可以每天都看到妈妈了。
19岁的何秋明每天都会收拾好屋子做好饭,等上完工的父母回家,她说就想趁着放假好好陪陪父母。
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很多常年留守在老家的孩子都来到西安和父母团聚,但父母要上班,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暑假,往往只能困在城中村的出租屋里。
女孩独自呆在出租屋
父母担心安全留手机
11岁的张雅馨从四川老家来到西安和父母团聚。
7月15日上午,西安市未央区石化大道路边的一个民房里,张雅馨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里写作业,用胶带缠起来的泡沫包装盒当板凳,涂料桶上盖个小菜板就是书桌,菜板太小试卷太大,她写字写得很别扭。房间里支了一张宽约1.2米的硬板床,床的对面是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床的旁边堆放了一些衣物,房间里还有两个电风扇,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床头放着一部正在充电的手机,这是爸爸妈妈专门留给张雅馨的,说万一有事就打电话。张雅馨说,她每天早上起来先写作业,写完作业没事了可以玩一会儿手机游戏,下午就在屋里睡一会儿。开学就上五年级了,她的学习成绩还行,其实她的暑假作业已经写完了,妈妈又给她买了两本试卷,让她巩固练习,她正在做的就是这两本试卷。
“有点无聊,没有小朋友玩。”张雅馨说,妈妈中午会回来给她做饭,吃完饭休息一会儿爸爸妈妈就又去上班了,她自己在出租屋里呆着,除了写作业、玩游戏再不知道干什么了,有些无聊,这里还比老家热,不过她还是希望呆在这里,因为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前几天去了爸爸的工地,爸爸贴瓷砖妈妈和水泥,他们工作很辛苦,工地上也没什么玩的,所以她还是在出租屋里等着爸妈。
张雅馨的爸爸张军才说,他们老家在四川泸县,他结婚前就来西安了,结婚后有了孩子一直带在身边,妻子在家带孩子他去上班,后来孩子到了上学年纪,在西安花费高也顾不上,就把孩子送回老家由姥姥姥爷带着,他们继续出来打工。每年冬天天冷了就回老家呆两三个月,其他时间都在西安,哪里有活就在哪里临时租房住,所以也没置办什么东西。平日里妻子时常会想念女儿,想孩子了只能打打电话,一放暑假才能接到跟前,但人在工地打工只能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出租屋。这次租的房子没有大门不太安全,所以就给孩子留了部手机,随时联系。
“准备再挣几年钱就回老家去,和孩子一起生活。”张军才说,女儿每年来西安过暑假,但他们并没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玩,这些年只去过一次大雁塔。好在夫妻俩这些年省吃俭用每年还能余下七八万元,在老家县城也买了房,他们准备再过几年就回老家去,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不再分开。
当问起有没有什么愿望,张雅馨说,希望能有小朋友一起玩,但不想去补习班,因为想和妈妈在一起。
每天给父母做饭
希望打工体会父母的辛苦
19岁的何秋明上大一,在江西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6月20日放暑假后她没有回四川老家,而是来到西安父母身边,想多陪陪父母。
何秋明的老家在四川广元,从她七八岁起,父母就外出打工,每年只有过年才会回家呆一个月。放暑假和父母团聚这是第四次,第一次是2008年汶川地震那年,第二次是初中毕业,第三次是高中毕业。
“地震时特别害怕,当时联系不到父母特别着急。”何秋明说,地震那年她读小学六年级,当时正上课,突然教学楼开始晃动,老师将他们带出教室,家里的房子也出现了裂缝。
“我有时候也羡慕别人,长大后才明白生活不易。”何秋明说,她以前想不通,为什么父母不能陪着她,后来慢慢懂事了才明白,父母出外打工,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后来在工地上看到父母的工作、生活,不理解没了,越发心疼他们。
她有时候还会算一算,大学毕业、工作、成家,一个女孩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实在太少,小时候她一直在父母的怀抱中成长,现在长大了,她希望也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我每天就在家给爸妈洗衣服做饭、收拾屋子,让他们回家能休息一会儿。”何秋明说,父母都在工地上当木工,每天早上6点出门,晚上8点回家,他们在明光路枣园村租了一间民房,因为她来西安父母怕她热,这两天才刚装了空调。
最近她萌发了打暑期工的想法,她把附近的餐厅、超市、水果店等都跑遍了,希望干一份服务员或卸货工的活,但对方一听是临时工,而且还要早点下班回去给父母做饭就不要了,所以至今还没找到工作。她觉得工资多少都无所谓,以前都是父母在养她,她也想体会一下父母工作的不易。
“孩子从小就懂事,我们也是因为养不起孩子才出来打工。”听到女儿说的这些,妈妈李桂香直抹眼泪,难过得说不出话,说他们希望能把孩子供出来,让孩子好好读书有个好前程,不要像父母一样下苦力。
母女见面就吵架
女儿说来西安还不如在老家
女儿青春期,妈妈爱唠叨,从小没带孩子沟通不畅,同是暑期团聚,胡莹莹家的气氛显得不太和谐。
15岁的胡莹莹和11岁的弟弟胡锦福从安徽老家来西安半个月了,但这些天他们一直困在沙井村父母租住的小屋里,哪儿也去不了。这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里,住着他们一家四口,两张1.2米宽的小床,母女俩睡一张、父子俩睡一张。妈妈胡金盆说,天热每天晚上烧水洗澡,一家人轮流洗澡都要洗到12点。
夫妻俩每天早上出门晚上回家,白天只有姐弟俩在家,两人吃饭就在村里买,其他时候就自己打发时间,怕不安全几乎没有出过村子,大部分时间都窝在家里,玩玩手机写写作业。胡莹莹来西安原本打算找工作的,“我的手机打不了电话,想挣钱买部手机。”胡莹莹说,她不到16岁没人愿意雇她,而且爸妈怕她一个人出门不安全也不让她去,最近同桌在网上给人刷单挣钱,她也准备做,就拿妈妈的身份证办了一张银行卡,可大家都说这是骗人的,她也不知道到底咋回事。天天困在出租屋里,妈妈唠叨,爸爸不爱说话,感觉还不如回老家。
“我有几个小伙伴,他们有时候带我去骑自行车。”弟弟胡锦福说,他在这里新交了几个朋友,他们带他骑共享单车去周围转了转,再没去什么地方。之前来西安小姨夫带他去过大雁塔,这是他唯一去过西安的景点,他在书上看“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还挺想去看看。
“哪有那个钱啊,本来想给报个英语班都报不起。”胡金盆说,儿子挺懂事,不乱花钱学习也还可以,但老家的英语没好好教,儿子马上上初中怕跟不上,本来想在西安给报个英语培训班,结果问了一下一节课就要100多块钱,最后决定还是算了。
胡莹莹在安徽合肥一所技校读幼师专业,学校教他们化妆所以平日里都会化妆,这让父母很不能接受,“别人美都是自然美,你一个学生居然还化妆。”胡金盆批评女儿,女儿并没说话但脸色不太好看。
胡金盆说,夫妻俩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出来打工,丈夫是瓦工她给丈夫打下手。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老人只管孩子的吃喝,平日里也不让干活。女儿被惯得啥都不会干,来西安连被子都不叠,更别说打扫屋子做饭了。她说多了还不爱听,总说奶奶好妈妈不好,和她一言不合就吵架。有一次她生病胃疼和女儿儿子通电话,女儿竟说:“你胃疼我也胃疼啊,有什么好说的呢?”她被噎得难受。女儿总说:“你从小没带过我们!”这让胡金盆无言以对,但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她别无选择,女儿每年学费生活费得3万,儿子1万多,夫妻俩挣的钱只够供孩子读书和老人生活,女儿还不懂事爱乱花钱,一个月的生活费要1000多元。
谈话间,胡金盆一直在唠叨女儿的种种不好,当问起为什么不喜欢妈妈时,胡莹莹有些生气地说:“她废话太多。”华商报记者告诉她这样说妈妈不对,即使妈妈唠叨也不该这样说她。胡莹莹转过脸去不再说话,当摄影记者提出给全家拍张照片时,胡莹莹很是抵触,父母怎么劝都不答应,最后干脆转身离开。胡金盆说,这些年在外打工没把孩子教育好,她准备回家照顾孩子,让丈夫一个人在外打工。(编辑: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