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底层生存的文学书写

许庆胜2017-07-15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作家诗人们的具体创作,因其特定世界观、人生观、伦理观、美学观,尤其是价值观的左右,他们各自坚守的创作原则与创作方法以及创作方向一定存在明显的差异

——再读张庆和先生的诗文

作家诗人们的具体创作,因其特定世界观、人生观、伦理观、美学观,尤其是价值观的左右,他们各自坚守的创作原则与创作方法以及创作方向一定存在明显的差异,以至于他们的作品总也会各自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正是这种倾向性的必然存在,才区分开了他们各自相对独立、继而彰显出不同特质的文学风景。张庆和先生善良的秉性和心态直接影响到的是他的文学观、审美观以及写作视野的更加自觉宽阔,其中关注底层生存的文学书写就是一个强劲的动脉,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文学观照与学术研讨。

在这些优质篇章之中,《窝棚夫妻》最具有厚重的代表性。“北京。”“石景山区某居民小区院墙外的一个拐角处,有一座用木棍、草帘、塑料布搭建的窝棚,里边居住着一男一女,人们称他们为‘窝棚夫妻’”。“沐春风夏雨,历金果秋虫,据说他们在这里已经居住了不少时日”( 见《该说不该说》第89页,张庆和著,北京中国书店,2009年1月第1版,2009年1月第1次印刷)。我们先不管这对夫妻的以往,仅仅关心一下住在“某居民小区院墙外的一个拐角处”“用木棍、草帘、塑料布搭建的窝棚”里,就可知这对夫妻的生活境况以及社会地位了,他们是住不起旅馆的外地流浪者!“原来,这对夫妻来自湖南,靠弹棉花、打被套维持生活”(引同上),尽管是靠手艺维持生存,但在这繁华都市的相对背景下,他们实际与讨饭的乞丐差不了多少!他们生存的艰难度可想而知,怎么用水?夏天的蚊虫叮咬怎么办?冬天的寒冷他们似乎有办法:“每年11月份就去南方,第二年3月再回来”(引同上),但这车马劳顿以及生存的焦虑、身在异乡的磨难、很有可能的被欺负,生病了如何医治?我想,只要是善良的社会个体面对他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紧要的这些!还有,他们的孩子怎么办?如何上学?三个孩子,“老三的户口至今还没有上,而且被罚了款”,他们正准备把老二送人,那样儿子就能上户口了!“此刻,老二听说要把自己送人,一对小眼睛望着眼前的陌生人,害怕似地抱着她妈妈的腿不放。”(引同上90页),读到这里,我心如刀绞,疼痛万分,想象着老二被送人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撕心裂肺?我不禁眼泪横溢!这对夫妻或许存在程度不一的过错,但是这过错本身导致的却是幼小孩子的承受不幸!孩子是无辜的!但是问题出在哪里呢?“关键是家里如果没有男人,就没人养我们的老,就要受欺负。我们那里是山区,时下的民风民情就是这样。”(引同上),看来根源还是社会问题,养老保险制度的缺失与不完善!但是谁去管呢?谁去关注呢?如果不是善良的张庆和先生笔录下来,谁人知道?又有谁人关注?在这“窝棚”周围来来往往的社会人大概不计其数,甚至包括大大小小的一直声称“为人民服务”的官员们,但是他们关注了吗?他们只是熟视无睹,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关注底层生存的文学书写就是一个崇高作家的崇高社会良心、艺术良心的真诚体现,更是他作为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作者曾被部级单位评选为模范共产党员)的强烈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担当!而这样的强烈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担当,在当今的社会大背景下,的确是越来越少,越来越罕见了!

除《窝棚夫妻》外,还有诗歌《这些民工们》:“他们想——/我们用双手美化了城市/也该把故乡的小街/打扮成一座流动的花园。”(见诗集《灵笛》155页),对底层民工们的精神风貌做了昂扬的深度提升与价值认定,没有不屑,更没有贬低与矮化,字句中闪现的是对民工们艰辛劳动的人格尊重与敬仰。还有《第49号摊主》,与“卖旧书刊的个体小老板”的平等对话,对平凡劳动的认同和感叹(见《哄哄自己》84——85页,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2007年6月第1次印刷105——106页)。《话说‘长江’》“此‘长江’非彼长江。此‘长江’姓黄,是个‘小人物’,‘长江’是他的名字”“长江是贵州人,闯荡北京已有数年”,最后认定这个黄长江是“一个认真的长江,一个诚实的长江”(引同上81——83页)。这个评价我非常同意,因为黄长江先生与他的夫人万玫我认识,在北京的多次研讨会上一同参会,会后一起用餐并干杯,与他们的滚烫文学友谊至今难忘!还因他们夫妇的厚爱,我的多篇文章如评峭岩先生、少木森先生等等的评论文章不少都发表在了黄长江先生主编的《今日文艺报》上。

爱因斯坦说:“凡是对人类生活提高很有贡献的人,应当是最受爱戴的人”,而能深层关注和同情底层生活,才会贡献得更多,因而张庆和先生善良的关注底层生存的文学书写,其价值深度我们应该不断探讨,他也肯定是我们“最爱戴的人”。


2017-7-13写于山东省莱芜市政协《江北诗词》编辑部莱芜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作者简介:

许庆胜,男,大学本科毕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莱芜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莱芜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莱芜市政协《江北诗词》编辑部编辑。

已出版文学评论集《铁凝小说艺术论》(中国作协副主席廖奔先生题写书名)、《苗得雨诗文赏艺》、《散文小说化的浪漫骑者——巴兰华(北方晓歌)散文欣赏与研究》;诗集《渗血的裂痕》、《透明的暖雨》,长篇小说《山东好小子》等。

(编辑:李月)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