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管正和医生说话 胃酸从她鼻子里喷了出来!

  来源:杭州网2017-03-26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减肥也要注意分寸,减肥减过头容易导致胃酸反流。
     天气一天天热起来,又到了考验身材的时候。最近这段时间,身边好多女性朋友都开始减肥。但是减肥也要注意分寸,减肥减过头容易导致胃酸反流。

前几天,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志凌主任医师就接诊了一位女患者,因为过度减肥导致食道括约肌松弛,胃酸反流而上,竟从鼻腔里喷了出来。

过度减肥引起食道肌肉松弛

胃酸从她的鼻腔里喷了出来

周三早上,陈志凌主任的专家门诊里来了一位40岁上下的女患者,姓周,是一家企业的高管。

陈主任对周女士的印象很深刻,她身高一米六五左右,看上去体重不超过90斤,脸色苍白,两颊凹陷,特别瘦。

"医生,我最近老是觉得喉咙不舒服,经常感觉喉咙和鼻子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在那里……"话还没说完,只见周女士紧皱着眉头,表情看起来非常痛苦,紧接着,大量液体从她鼻腔里喷射出来。

当时,周女士可能觉得自己有点失态,连忙从包里摸出纸巾捂住鼻子,连声说"不好意思"。经过初步检查,陈主任发现周女士鼻子里喷出的液体是胃里的消化液。

为什么周女士的胃酸会从鼻子里冒出来?

经过详细问诊,陈主任找到了原因所在:周女士最近两个月都在减肥,每天严格控制饮食,尤其到了晚上,只吃蔬菜沙拉。要知道,蔬菜沙拉是生冷的东西,吃多了本来就容易引起胃酸咽喉反流。再加上她又拼命减肥,减过了头,导致胃的贲门、食管上括约肌等肌肉松弛,抑制不住胃酸,从而导致胃酸一路往上,从咽喉或鼻腔冒出来。

"门诊里,时常能遇到因为过度减肥引起咽喉反流的女患者,但是像周女士这样胃酸直接从鼻腔里喷出来的还是第一次遇到。"陈主任说,找对原因后,他给周女士开了抑制胃酸的药物。最关键的是,以后千万不能再这样过度减肥了。

今天上午,中美咽喉反流新进展学习班在杭州市中医院举行,周女士的案例成为会上讨论的焦点。来自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的诺拉•马克教授说,在美国,咽喉反流的发病率也非常高,主要和饮食习惯有关。国外的人喜欢喝冰水,吃生冷的食物,这是引起咽喉反流的主要原因。

年轻女性易患咽喉反流

过度减肥、吃甜食等都是高危因素

"天气越来越热,很多女性为了追求身材苗条而减肥,但是减肥也要注意方法,健康是第一位的。"

陈主任说,就像那位周女士一样,很多年轻女性经常吃水果、沙拉等生冷的食物来减肥,认为这些食物热量低。其实,生冷的食物也易引起咽喉反流性疾病。这些生冷的食物会造成胃部不适,导致胃酸反流的几率也会增高。

"不少女性认为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可以助消化,对减肥有帮助,比如笋、红薯等。其实这些食物会引起胃酸增多,容易引起反流。"

陈主任说:"我曾经接诊一位大妈,咽喉反流很厉害,一问原因,发现这位大妈每天晚上都会喝一碗番薯汤,认为可以缓解便秘。后来我让她把番薯汤停了,反流的症状也好多了。"

还有不少年轻女性,平时很喜欢吃蛋糕、喝奶茶、咖啡等甜品,经常吃甜食也会引起胃酸增高,导致反流;高油高脂的食物最易引起胃酸反流。炸鸡、薯片等,也是容易导致反流的。

此外,像糯米类的食物,也不宜多吃,容易导致胃酸过多。尤其马上到清明节了,江浙一带都有吃清明团子的习俗,如果原本有咽喉反流的患者,建议少吃。

"除了饮食健康外,心理因素也很重要。压力过大导致情绪焦虑,也会引起反流性疾病。"陈主任说,此外,不规律的作息和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患病几率。现在,不少年轻人喜欢在晚上去健身,或是经常吃夜宵、喝夜老酒,让胃肠道在该休息的时候得不到休息,引起功能紊乱,这也会增加患病的几率。

咽喉反流易和其他疾病混淆

严重咽喉反流甚至会致命

咽喉反流性疾病又称反流性咽喉炎,是指因胃内容物异常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的咽喉部引起的临床症候群。有数据显示,普通人群中约有20%会有咽喉反流的症状,而在耳鼻喉科就诊的人群中约占60%。

"咽喉反流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这种病的年龄跨度很大,婴幼儿、年轻人、中老年人群都可能会得。"陈主任说,近年来,门诊中咽喉反流患者越来越多,而且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有些年纪小的小朋友也会发生咽喉反流,胃酸冒上来甚至会到达耳道,导致中耳炎。

陈主任说,不要忽视咽喉反流对人的伤害,咽喉反流与下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果在睡眠时发生咽喉反流,严重者甚至会致命。

据统计,约有40%-60%的咽喉反流患者,不会有胃部不适症状,从而导致患者不会将咽喉不适等反应与反流性疾病联系到一起。

"咽喉反流最典型的症状是咽喉不适,比如嗓子痛、咽喉异物感或烧灼感等。也有不少患者会持续咳嗽,门诊中遇到过一些患者,因咽喉反流持续几十年咳嗽一直不好。还有一部分患者会有嗓音嘶哑、发音异常的症状。" 陈主任说,此外,咽喉反流也会引起一些不典型的表现,如耳鸣、鼻炎、哮喘等类似症状,易引起误诊或漏诊。

(编辑:爱娣)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