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致力打造"中国数都"

  来源:中国经济网佚名2017-01-16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分散于政府各部门的政务热线、民生在线、数字化城管、区长信箱、行风热线等职能,划归公众投诉受理处置指挥中心管理。

用手机在街上轻松一扫,街道两侧商铺的优惠活动一览无余;

远程医疗变成"面对面",患者理化信息和视频图像都将传输给医生,帮助医生做出最优的医疗方案;

智能家居系统自动获取主人的全球定位系统信息,客厅空调预先自动开启,调节温度;

到家门口时,通过指纹或人脸识别系统开启门锁;

厨房电器不再相互独立,而是"点连点"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冰箱根据家人的体质数据科学推荐菜谱,打火灶根据菜谱自动调整火力大小,洗碗机根据食物油腻程度自动选择清洗模式,油烟机根据油烟情况自动开启……

犹如科幻大片一般的场景在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HPE未来城市体验中心内真实呈现。

政府管理借力大数据

去年,备受瞩目的2016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论坛在青岛落幕。新年伊始,青岛作为国家级新区,"撸起袖子加油干"。

青岛西海岸既有天然不冻港等先天优势,又有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优势,这里还汇聚了一批专业人才。天时地利人和,大数据产业将成为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

未来,生活将被解构成一个个数据,而数据汇聚在一起,又将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生活。

青岛西海岸新区社会治理中心与公众投诉受理处置指挥中心合署办公。分散于政府各部门的政务热线、民生在线、数字化城管、区长信箱、行风热线等职能,划归公众投诉受理处置指挥中心管理。

通过中心大厅里的巨幅电子屏幕,实时呈现新区城市管理信息,一旦发现问题,将从这里直接联系负责部门甚至直接责任人员,要求其立即到现场处理。

大数据政府管理的效果立竿见影,新区建立起事项受理处置规范化、标准化流程,网格员上报问题隐患和市民反映的诉求,在第一时间就能得到受理,处置率达到100%,平均办结率达到97%。

一批涉及安全生产、城市管理、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纠纷调解的问题隐患得到全面排查解决。潜在风险隐患得到超前预警,民生诉求、矛盾纠纷得到及早化解,群众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2015年,群众越级上访数量同比下降5%;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了25%;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66%;公众安全感达到98%。

凸显青岛产业基础优势

在2016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论坛上,慧与(中国)有限公司和山东达成合作,慧与全球副总裁蒂姆·莫兰表示,将发布《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白皮书》,帮助更多中国大都市建立创新型智慧城市。

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两年多来,正值全球大数据产业快速崛起的新时期。

去年10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意见》,明确将规划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数据综合试验示范区,支持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争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大数据云计算及应用领域组织实施一批行业应用示范项目。

各界对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大数据产业发展青睐有加,正是得益于西海岸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国家级新区的产业布局及发展前景。

西海岸新区发展大数据产业,产业基础是最大的优势,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说:"大数据中心就像一个仓库,存储的数据如何应用最关键。青岛有很多上市公司,产业基础良好。"

入选大数据五星级城市

" 在去年区域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价中,青岛市成为首批大数据发展水平五星级城市。"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黄岛区委书记王建祥介绍。

目前,青岛市大数据产业的年产值已经达到100亿元,青岛市也在积极做产业规划的顶层设计,西海岸新区、高新区等都是发展重点,跟清华大学等高校机构的合作也在广泛展开。

由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慧与公司联合青岛市政府共同建设的"青岛-慧与软件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及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已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这是慧与在中国布局的唯一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及产业示范基地,将致力于打造大数据研究中心,建设"未来城市综合实验区",构建一个全球化、专业化的大数据全产业链,为全球提供领先的大数据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打造世界一流的 "中国数都"。

据介绍,基地将与美国医疗数据分析公司共建大数据分子精准医疗创新中心,与美国未来之窗科技公司共建中国制造和工业4.0大数据科学创新中心;与国内东华云计算有限公司共建云计算和大数据增值服务中心。

(编辑:韩美)


 广告:图书出版、研讨会、新闻发布会、策划发稿(100-300家网站通稿发布)。联系qq3158284687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