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泰雅实验学校总校长 柴时钟
柴时钟,全国知名校长、著名特级教师、享受政府津贴专家、2所211大学校外硕导、3个国家级课题参与承担者等,出版著作《(一位校长的教育守望)让每个梦想都开花》《例说数学教学机智》《"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理论与实践研究》等15部,完成国家级教科研课题2项,省级教科研课题9项,获著作类、成果类奖7次,发表论文百余篇。
【泰雅实验学校(原崇雅实验K15教育集团)是惠州教育航母、广东百年名校,前身为邓承修先生创立于1889年的崇雅学堂(现崇雅中学),是北伐名将叶挺将军、国民革命先驱邓演达先生的母校,素有“东江革命摇篮”的美誉。新时代崇雅人、泰雅人传承文化,追求理想,塑造精神,崇贤尚雅,泰通雅达,学博志远,求进报国,志在教育,桃李芬芳,教学培养能力引领惠州,成为第一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校长的教育思想对于办好一所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管理学校,要从教育思想的角度将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找寻到学校的发展方向,然后通过发展规划的形式,转化成全体师生的行动纲领,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的特色建设,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校长的职业角色和职业形象
在中国,校长历来由政府任命,是代表政府管理学校的职务。一直以来,对校长的要求停留在职务要求上,校长角色定位比较泛,缺乏课程领导要求。从现在看来,校长既是职务,又是一种专业化职业。中小学校长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和职级制是发展趋势。在很多国家,中小学校长是一个被明确界定的职业类别,其社会独立性与日俱增。
校长是学校组织的管理者、经营者。一所学校的发展要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校本化的办学理念,描绘学校发展的蓝图和愿景,形成学校自己的“生长圈”。一位校长既代表国家管理学校,也是学校法人代表,要按照教育规律自主经营学校。校长经营学校时,应根据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将原理性、原则性、定量化的管理科学与随机性、创造性、非规范化、技巧化的管理手段巧妙结合,强调事物的特殊性、能动性、灵活性、创造性,外争知名度,内积凝聚力。
校长是课程的领导者。课程领导则是校长角色职业化的标志,是校长不能丢掉的角色身份,也是校长从职务角色转向职业角色的标志,更是校长角色作为的集中体现。校长办学校,学校怎样才算办好了? 校长都会有个课程目标预设,这就是办学目标。制订办学目标过程,就是一个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回答“我是谁,为了谁”的过程。课程目标定了,校长角色的功能,就是努力使学校成员每天的生活,成为从现实走向办学目标的过程。
校长是学校人际关系和谐的促进者。校长管理学校,一方面通过行使行政职权来实施行政领导,另一方面则要通过自己的学识和人格对学校组织成员施加影响,校长的根本任务是要发展合作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校园氛围,给教职工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从而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在教育有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校长是教学科研的指导者。学校发展需要以教育科研为支撑,教育科研必须为学校发展服务。学校发展要求校长成为教育科研的带头人,成为研究型的校长。校长能量的释放,不仅仅取决于他的地位、权力和能力,而且还取决于他对职业角色的自觉认识和角色扮演的践行程度,取决于他的教育素养和人格力量,取决于他的职业道德素养。
校长是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协调者。在现代社会,学校不是“孤岛”,必须走开放的办学道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校长是师生员工的服务者。教育就是服务,学校管理也是服务。校长要确立学生是教育对象又是服务对象、教师是管理对象又是服务对象的理念。校长更要关注教师的需求和学生的要求,主动服务师生,把全校师生的心凝聚在起,形成股强大的教育力量。
校长即学者。校长之所以要成为学者角色,这是学校特定环境所决定的。学校一有教师,二有学生。就教师而言,其中的若干人很可能就是某学科的权威:就学生而言,他们不愿做按指令行动的机械人,因而企盼人生的导师。校长的学者化,是一种理想化的境界。大多数校长不是学者,但是应该有学者味。学校不能单靠行政指令来行动,它还需要更高级的推动力。此时,校长以学者角色出现的各种活动,就不可缺少了。
校长的课程观念和课程领导
课程是育人的蓝图,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为了谁"的集中体现。学校的一切工作、一切制度、一切资源、一切努力,都是围绕课程,为了课程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实践中,校长是什么?校长是课程领导,校长天天想的、说的和做的,无非学生怎么学好,老师怎么教好,学校怎么办好。学什么?教什么?学课程,教课程。学校办好的标志是什么?实现课程目标。学校课程什么样,学校就办得什么样。学校办学目标落到实处,这个“实处”就是课程的落实。就提高教学质量而言,好老师、好教学,不等于好质量,好老师+好课程+好管理,才会有好质量。用什么课程来影响学习品质和教学品质非常重要。好的课程、好的课程领导非常重要。课程内容贫乏、落后,甚至错误,最佳的教学方法最终也会导致低效、无效甚至错误的学习。没有好课程,就没有好质量:没有特色课程,就没有特色学校。一个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如果不能课程化,或者转化成课程目标,大多都落不到实处。
特别是新课改将课程决策权下移了,校长课程领导的角色身份更加凸显出来(国定课程、地定课程、校定课程)。新课程赋于了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同时,也赋于了课程领导的责任。在计划经济时代,工厂产品卖不掉,不怪厂长;课改前,课程好不好,课程领导缺位,也不能怪校长。今天的校长,就不能推诿自己在课程方面的领导责任了。不能只管教师教书,而不管教什么,怎么教;不能只管学生学,不管学什么,怎么学,学生学后的变化是否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
校长的管理理念和质量意识
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对众人活动的协调。校长管理学校要以人为本,即以师生的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一名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幸福人生的体验,关注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校长要让学校更富有诗意,而不是更浮躁、更功利:“成就个性化教师,造就个性化学生,铸就特色化学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台,为家长的选择提供机会,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引导教师树立“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功”的教育观,“以学论教、以教促学、教学结合、互教互学”的教学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观,“合格” 加“特长”的质量观,“不言学生差,积极想办法”的服务观;倡导教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因能施教,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校长应在“以师为贵”“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指导下,针对教学目标,倡导“三全三控”教学管理模式,强化教学质量意识。一是全因素控制:对影响教学质量的所有因素的控制,包括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建设教学管理队伍,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和后勤保障等。二是全程控制:控制教师教学的全过程,掌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全过程,调控教学管理的“计划决策组织实施检查调控 总结提高” 全过程。三是全员控制:广泛调动教师、学生、管理者、实验员、家长等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校长的品牌意识和特色意识
学校的品牌是学校与教育消费者(学生家长)之间的一种心理“契约”。学校的发展本身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从学校管理迈向学校经营,进而走向品牌经营。在学校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教育质量是品牌的核心,没有质量保证,品牌如同案头摆设;独特鲜明的品牌形象就是办学质量的符号,就是学校传递给教育消费者的“感觉"。
学校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创立自己的品牌呢?
一是把选择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作为进行教学改革,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二是开发独特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学校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调动全体同仁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以减少教育冲突甚至相互抵消的现象,同心同心协力地实现既定目标,促使学校特色的形成。三是教师发展学校,实现教师的校本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使教师意识到这一权力所要承担的课程责任,能够体验到对自身素质的挑战。例如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新学习模式”中尽快培养出一批能够理解和应用网络文化,并能参与网络文化创新的优秀教师队伍。四是实施特色化管理。例如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生活上强调自主入手、行为上强调自律起步,将德育上升到突出的位置。五是在教学形式方面进行有特色的改革。
校长的文化观念和发展观念
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 一个好的教育场,形成润物无声的“校园文化”。让学校成为生态花园、求知学园、成长乐园、创新果园、精神家园、书香校园。一个充满生机和文化韵味的校园,就一定会成为社会一致赞誉和学子们向往的地方。校长应着眼于构建学校“校园文化”。物质文化如建筑、校内外的文化装饰与布置,物质文化应达到三个水准即净化(即干净、整洁、舒适、优美的教育寓意)、美化(即布局合理,造型优美,艺术与教育合一)、文明化(即心灵净化、语言净化、行为文明)。树立“学校建筑亦课程"理念。重视行为文化建设,树立学校教职员工课程理念,重视观念文化的建设,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构建校园文化,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反对话”走向“对话”,重视生活文化、社区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治。
校长应让学校硬件软化,赋子思想意义;软件硬化,有章可循、依法办学。学校如何科学发展?校长必须要有机遇意识,继承传统并与时俱进;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做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校长应着力处理好学校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的关系,改革发展与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提高整体实力、办学水平与形成优势、特色的关系。校长应着力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一切工作,要以群众的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相护为检验标准;一切科学决策,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科学决策的过程,当作组织动员教育群众、统一思想的过程;一切工作的开展, 都要遵循人民至上,依靠群众的广泛参与,依靠群众的创造和全力支持。
为国育才是校长应该承担的国家责任,追求卓越是校长必须坚守的职业使命,专业引领是校长提升教师的重要途径,教育科研是校长振兴学校的基本策略,全面发展是校长笃志实现的育人目标。
总之,校长的办学思想要智能与人格的和谐发展,唤起学生报国求学的热忱,增强教师精于师道的责任感。校长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新时代校长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责任编辑: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