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凤山,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高职),中国画学会会员。
德凤山,蒙古族,号巴嘎朝鲁,1946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历任内蒙美协理事,内蒙展览馆专职美术总设计师、研究员。国家民委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院士。内蒙政协书画院院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1982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中国美术学院),受教于王德威、张自嶷、蔡亮、全山石等中国著名画家。1973年其作品《草原迎宾》入选全国中国画大展(与刘大为合作);2001年《草原雪》入选建党八十周年美术优秀作品展;2002年《奔马》入选香港回归五周年中国画精品展;2006年《抗日烽火》获“全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全国美术展”铜奖;2007年《反恐》获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术展三等奖。2008年《心连心汶川抗震第一线》获优秀作品奖,《双骏图》原作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曾出版过《德凤山中国画作品集》等专著。许多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家收藏。
德凤山近年来主攻中国画。他的绘画神表并重,写实为主,基本功扎实、刻意求新。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个人鲜明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严谨刻意,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作品以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生活风情和历史题材著称。擅长画马、人物。所画骏马神采飞扬、大气磅礴,给人以雄浑苍莽之意境,再现了浓郁的边塞风情,为实力派画家。
一首老歌一一敖包相会 96x186cm
德凤山为人恬澹和易,现已花甲之年,但对艺术孜孜以求的信念却始终没变,坚持在平淡的生活中去发现画意,探求坚实而又朴素的艺术语言,以理性的思考和平静的心态沉迷在自己幻想的境界中,近年来的画作,似觉火色渐青,画面在庸常平淡的气象间流溢出异样清雅的光彩。笔底流淌出另一番境界,耐人寻味。拾传统中精髓要脉,随时代而发展,有独特的绘画语言。
草原为家、民族气节为魂,薄功利而以翰墨为能。
气势如虹 驰骋天地
——德凤山画马
文/査茹娜
巴尔扎克曾说:“世界上有三样最美的东西:奔驰的骏马、鼓满风的帆、翩翩起舞的少女。”内蒙古草原便有千姿百态的骏马和能歌善舞的蒙古族少女。自幼就喜欢画画的德凤山,就生长在马背民族的故乡。草原情结、马的健美身姿,使他产生了画马、画草原的想法。一股神奇的力量促使他如饥似渴的写生、作画,在北疆这片古老的沃土上编织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作。
艺术源于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和意境的升华。德凤山一边从师尹瘦石,学习徐悲鸿绘画技法、研究国内外书画名流的精品佳作;一边潜心研究草原历史文化及人文风情。马作为草原民族不可缺少的挚友,成为德凤山展现马背民族精神风貌的主线。他寄情于马,在绘画的世界里纵横驰骋,尽抒胸臆,描绘出一幅幅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画卷。
“神出于形,形不开则神不现”(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一切造型艺术所表达的意境、情趣、都基于形的表现。如果画家对马的骨骼和肌肉结构知之不多,就不能把马画好。结构是造型的基础,只有熟练的掌握了马的基本结构,才能在创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德凤山长期积累素材,研习马的各种姿态、动势、结构,熟练地掌握了马的造型。读他的《草原奔马图》(见上图),我们似乎看到,疾风一样的骏马奔驰在草原上,草原被卷起层层波浪。观此图,画家自由奔放的不羁心情依稀可见。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张璪语),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画马不仅要将马的骨骼、肌肉、形体及运动规律了解的明晰透彻,更要到生活中去做马的朋友,熟悉马情马性,了解马的内在精神气质。读德凤山《草原上的人们》(见右下图),我们看到草原上身强体壮的男子挥舞套马杆奋力前行的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读此画,我们可以想到,辽阔平坦的大草原、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繁杂艰苦的牧业生产生活,陶冶了草原男人们豪放、纯朴、善良的情操,铸就了他们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意志。
德凤山14岁第一次骑马时从马背上摔下来。然而,那匹马并没跑远,而是又折回来,好像做错了事似的,低下头吻了吻这位“陌生人”。少年德凤山由此感到,马是通人性的,是有内在精神气质的。
“形”是一种规范,又是一种束缚。开始画画时,作画者往往顾及了形的准确而削弱了神韵的传达。德凤山的老师指导说:“学习徐悲鸿是为了掌握技巧。你要学进去,而且要走出来,画出你心中的马”、自己笔墨中的马。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德凤山把满腔热血都倾注在北疆这片草原上。他就像一匹不畏艰险的骏马,历尽磨难,却奔腾不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德凤山早期作品,注重造型俊美、运笔潇洒、风骨雅丽。近年来,他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他越来越倾心于对艺术体的探索以及笔墨造型的变化,使人感觉耳目一新。近年来,他更趋向简远、松灵、清旷的气韵。他笔下的水墨马,舒朗、秀逸,自成一格。他的绘画特点是:精神的张扬与绘画性同行,西方写实技巧与东方意象神韵相结合。他的《风从草原来》、《双骏图》、《腾飞》等作品均在国内外获奖:长卷《万马奔腾》、《草原雄风》、《百马图》等被国内外藏家收藏。
大凡艺术作品都是作者心绪的流淌、人格的闪现和情愫的凝结。修养之境就是艺术之境。马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永不退缩,这也是德凤山所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近来,德凤山确实从中国书法中感受到中国画的文化灵魂。从胸中涌动着笔墨的力量,笔墨组合阵势所营造出来的意向魅力。中国画的意向是中得心源所获得的神像。
画马的思想历程,也是他作品风格的形成和演变的过程。现在,他在画马上形成了自己画马的概念:书写构成,水墨画意。以马造势,气势造像。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国文化现象。
中国画是中国特有的哲学文化形象,是时代的强音。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中国才能异彩夺目。
草原为家,民族气节为魂,薄菵而已翰墨为能,德凤山继续探索中。
反恐 96X186cm
(责任编辑:笑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