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印发通知,决定在该市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查处违规使用有关字样和标识、虚假或夸大宣传、违规培训评价发证和违规收费,以及故意混淆概念、误导社会的炒作和涉嫌欺骗欺诈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等四类问题。(据4月11日上游新闻报道)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的当下,拥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劳动者不仅在市场中备受青睐,也能够得到更多回报和激励。当技术技能类证书成为具有含金量的“香饽饽”,一些投机者通过移花接木、无中生有的方式制造“山寨证书”,通过忽悠和欺骗进行利益变现。
购买者通过“山寨证书”谋取工作、升职加薪,炮制者通过“山寨证书”一本万利,中间商从中吃差价……“山寨证书”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不仅损伤了用人单位的正当权益,也破坏了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
“山寨证书”滥发的背后隐伏着乱收费,打着新兴职业的旗号,干着随意举办培训、评价和发证的勾当。更有甚者,制造虚假的考证需求,诱骗消费者上钩之后提供培训、考试、发证一条龙服务。
技术技能类证书的初衷,在于为普通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的提升渠道;“山寨证书”掏空了制度善意,让技术技能类证书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干扰了正常的专业技能评价,扰乱其衡量职业技能人才的标尺作用,给规范有序的职业环境带来冲击。弄虚作假的“山寨证书”在给少数人带来收益的同时,损害了公共利益,失范行为显然需要接受规训与惩罚。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一些新兴职业不断涌现。在终身学习方兴未艾的当下,哪怕是一些传统职业,也依然有“更上一层楼”的诉求。进行职业资格认定没有原罪,却不能通过浑水摸鱼来进行非法牟利。专项治理直击“山寨证书”乱象的“七寸”,有助于规范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塑造健康、成熟的职业环境。只有疏堵结合、刚柔并济,健全完善政府部门指导、公众和第三方监督、行业良性竞争的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技能型劳动者的价值实现和社会流动,整个社会才会更有生机与活力。(杨朝清)
(责任编辑: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