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近日宣布,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稳定种粮农民收益,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将在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粮食主产省区的产粮大县,针对关系国计民生和粮食安全的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开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投保农户实施保费补贴。
其中,完全成本保险,即保险金额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农业生产总成本的农业保险。种植收入保险,即保险金额体现农产品价格和产量,覆盖农业种植收入的农业保险。完全成本保险的保险责任应涵盖当地主要的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和意外事故等;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险责任应涵盖农产品价格、产量波动导致的收入损失。原则上,两种保险的保障水平最高均可达相应品种种植收入的80%。
保险保障对象为全体农户,包括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和小农户。2021年覆盖500个产粮大县,约占粮食主产省份产粮大县的60%。2022年实现13个粮食主产省份产粮大县全覆盖。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29日介绍,开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坚持自主自愿,体现金融普惠等原则,各地结合财力状况,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取消农户自缴比例限制,在省级财政补贴不低于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补贴45%,对东部地区补贴35%。
负责人表示,随着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农户风险保障需求日益增长,但保障水平仍以直接物化成本为主,约为生产总成本的40%,难以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2018年开始,在内蒙古、辽宁、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共6个粮食主产省份的24个产粮大县开展了为期3年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要求政策扩面的呼声很高。为回应社会关切,财政部研究制订了在13个粮食主产省份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扩面提标政策。
负责人强调,“农民种粮,保险护航”,在灾害面前,农业保险就是农民的“定心丸”,基本可以让投保农户“旱涝保收”。2020年,中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815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为全球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最大的国家,财政支持是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2020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285.39亿元,为1.89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13万亿元,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效果放大145倍。(完)
(编辑: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