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管理当跳出狭隘的安全观
课间十分钟鸦雀无声,根本原因在于中小学校管理者陷入了狭隘的安全观。破解中小学生“课间圈养”之困,要跳出狭隘的安全观,让安全教育、课间活动回归本义。
调整“网格式”的安全管理方式。学校要引导全体教师树立大安全观,不断提高安全理念。除了值日教师要到岗监管外,还要发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参与进来,为丰富课间活动出点子,并辅助做好课间活动安全管理。
走出“禁令式”安全管理的误区。学校要遵从学生的课间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到操场,允许其开展各项合乎规律和实际的游戏活动、运动项目。同时,学校要关注课间活动组织、游戏内容安排、操场区域选择、学生参加方式、游戏活动自由度等方面,把安全教育从书本上、口头上转移到行动上。
建立学生安全事故处理机制,为学校“松绑”。相关部门要落实校园意外事故处理办法,理性看待学生在课间发生的意外事件。目前,我国正在制定和完善与学生校内安全事故处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切实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后顾之忧。(智库特约观察员 高维公)
课间十分钟要“闹”而不“过”
化解课间管理“两难”的尴尬,要正确定位课间的功能,进一步优化管理,强化“项目”设计,确保课间十分钟“闹”而不“过”。
明令禁止教师占用课间。教师要提高职业素养,科学设计、恰当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做到上课铃响进课堂、下课铃响即止教。
优化课间管理与服务。学校、教师既不能“大撒把”,任学生尽情“疯”“闹”,也不能“管卡压”,把学生“拘”在教室,以纪律管理代替安全管理。学校可设置由教师、学生干部、校园监控组成的课间十分钟“安全流动哨”,对过度吵闹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及时提醒;还可利用校园广播播放音乐、小故事等,把学生“撵”出教室,提醒拖堂及早到的教师。
引导学生科学恰当安排课间十分钟。学校要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明确哪些行为不能做,什么地方不能去,如何防范安全事故等。学校可列出课间活动正面清单,引导学生做好“规定动作”,如饮水、上厕所、远眺等。同时,学校还要引导学生恰当选择“自选动作”,如跳绳、踢毽子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适度地“闹”起来。(智库特约观察员 吕建)
课间管理要走出非“放养”即“圈养”的怪圈
就现实来看,有的学校以“安全”为第一考量,对学生进行“圈养”,限制学生课间出教室,更不允许其到操场活动;有的学校则对学生进行“放养”,学生一下课就纷纷“逃离”教室,在走廊、楼道、操场无忌惮地嬉闹,踩着上课铃声大汗淋漓地奔回教室,课初和课末都难以静心学习。
实际上,这两种方式都弊大于利。前者能最大限度保护学生安全,但没有达到课间休整目的;后者达到了休整目的,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课间管理不是非“放养”即“圈养”的单选题,而是要回归课间设置的初衷。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需要释放天性、自然生长,并拿跳绳、跳房子、踢毽子、打弹珠等游戏举例子,期待能让孩子“野”一点儿。这是家长对一些学校“圈养”学生的不同看法,学校对此要理性看待。
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实际,只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按照课间设置的目的、任务及要求进行科学管理,便无须在“放养”“圈养”“混养”上纠结了。
编辑:红研
好消息:2021全国素质教育新课堂教研成果评选开始了,主要有论文、课件、微课教案评选等。同时开展第十四届“正心杯”全国校园科幻写作绘画大赛。主办单位:《山西科技报·今日文教》编辑部、中国中小学教育艺术教与学研究中心、《作家报社》、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中华文教网等。咨询电话;010-89456159 微信:15011204522 QQ:10624217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