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特供"商品背后销售陷阱,卖家打着"拍卖"幌子搞直售

  来源:消费日报网经济参考报2020-08-2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据报道,记者近期发现,多家网络平台上有卖家经营“专特供”名酒,而此类酒品卖家大多数采取打着“拍卖”幌子搞直售的方法。卖家这种操作旨在逃避对酒品质量与消费者权利承担法律责任。

据报道,记者近期发现,多家网络平台上有卖家经营“专特供”名酒,而此类酒品卖家大多数采取打着“拍卖”幌子搞直售的方法。卖家这种操作旨在逃避对酒品质量与消费者权利承担法律责任。

对此,网民认为,部分商家在网络平台销售法规政策禁止售卖的物品且涉嫌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监管部门可对其处以行政处罚。网络平台应采取更积极的技术手段,对违规交易实施监管,真正尽到合理审核义务。

网民“吴应海”指出,为了提高知名度,增加销售量,生产厂家故弄玄虚,大打“特供”、“专供”牌,欺骗消费者。工商部门应痛击“特供”、“专供”之风,加大市场检查力度,从严执法,让假“特供”、“专供”被围剿。

网民“程军”表示,目前网售“特供”产品涉及商品包装、标签内容及广告宣传“三大问题”,呼吁相关部门加强针对性整治特别是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的监督检查、网上广告监测和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及溯源制监管。

“以标榜‘专特供’为荣,背后是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网民“王旭”建议,各级监察委可将此类现象纳入日常监督重点,通过巡视巡查、信访处理等发现线索,消除特权思想、警惕奢靡之风、防止利益输送。


(编辑:鑫果)


警惕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