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出土的战国墓,揭开古代避暑神器,原来古人几千年前就喝冰镇美酒

无计读史2020-07-09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在完全没有现代技术的支撑下,极具智慧的古代人民会想出怎样的奇招避暑呢?今天就一探古代避暑的奇妙世界。

炎炎夏日,似火骄阳,人人都说酷暑难耐,现代人自然是不怕热,不怕夏天的高温的,因为我们已经有相当成熟的避暑设备如空调、风扇等,然而在中国古代,在完全没有现代技术的支撑下,极具智慧的古代人民会想出怎样的奇招避暑呢?今天就一探古代避暑的奇妙世界。


随着古代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到唐宋时期,避暑乘凉已经成了中国古代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 古代避暑神器

1.青铜冰鉴

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发明于战国时代!由铜鉴、铜缶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避暑工具!古代人偏爱饮酒,因而这也是他们冰镇美酒的工具。

2.古代冰糕冷饮

元朝陈基说:“色映金盘分处近,恩兼冰酪赐来初。”由此可见,古代加冰的糕点也成为生活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到了南宋时期,一些冷饮如甘豆汤、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荔枝膏水等被广大平民所钟爱,也是夏天获得凉意的快乐源泉。

3.冰桶

多用红木、柏木等材料制成,口子大底部小,形式漏斗,上方覆盖厚木板,腰部用铜固定,底部有木托用于隔湿防潮。它被清代宫廷和权贵所钟爱,制作成本较高,平常百姓根本接触不到,因而流传下来的实物也较为稀少。

二、 古籍中记载的避暑妙招

据《唐语林》卷四记载:“玄宗起殿,....时毒方甚。上在凉殿,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四隅积水帘飞洒,座内含冻。”讲的就是凉殿,内装一种机械制冷的设备,不禁让人惊呼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武林旧事》卷三载:“禁中避署,多御复古,选德勤殿及翠寒堂纳凉。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地可十亩。池中红白菡萸万柄,盖园丁以瓦盎别种,分列水底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等花数百盆于广庭……”讲的亦是凉殿,由此可见古代宫廷偏爱建造凉殿来避暑。

避暑建筑在古代有很多,可以说是较为广泛的一种避暑方式,《唐语林》卷五记载御史大夫王某“宅第有一雨亭,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刘禹锡《刘驸马水亭避暑》诗也描述了水亭特色:“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晶帘莹更通风。”诗中讲到的就是水亭,将冷水输送到亭顶的水罐中,然后让水从房檐四周流下,从而起到避署降温的效果。这类水亭效率低下,而且建造起来也颇为消耗财力,这样的建筑仅仅适用于达官贵人之间,寻常百姓是无福消受的。

类似这样的记载古籍中多不胜数,我们分享的同时也能看到封建贵族所使用的避暑方式复杂多样,消耗较大,寻常百姓所能接触到的避暑方式也就较为单一。所以古代夏日是百姓的夏日,并不是封建权贵的夏日!

(编辑:月儿)



1977年出土的战国墓,揭开古代避暑神器,原来古人几千年前就喝冰镇美酒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