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深处最美的歌舞——解读《流动的秋天》

  来源:本网原创如始2018-05-0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前不久,冉杰先生把《流动的秋天》诗稿发给我,这是他即将出版的又一本诗集。基于出版同行,关于封面设计、插画、题字等方面,我们便有了较多的沟通

灵魂深处最美的歌舞——解读《流动的秋天》

记忆,它总是慢慢累积,慢慢消去。

 前不久,冉杰先生把《流动的秋天》诗稿发给我,这是他即将出版的又一本诗集。基于出版同行,关于封面设计、插画、题字等方面,我们便有了较多的沟通。“有情有爱,有山有水,有血有肉”。我想,这是《流动的秋天》给我最初的印象。它是一幅描绘诗人生命的画卷,纸本设色,不比那女人妖艳,不比那山河壮丽,不比那宫阙楼宇威严庄重,不比那四季的花朵娇嫩欲滴。唯一能够诠释的,是这一层层分行的文字——诗歌,带领我们逐层解析诗人灵魂深处最美的歌舞。

 其实,何止是诗人冉杰,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幅画,一首诗,一部书,一盘棋,一壶酒……

起初,冉杰先生将诗集名定为《行走,远方的诗行》,后来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如愿,在众多首诗中,又精心遴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为书名——《流动的秋天》:

揉碎吧,把远方的那一点红

和案桌上的宣纸

天空开始下雨了

河流成为脉络,秋天

已经涨潮

 

用双指画出一个相框,企图

锁住这个秋天,灯光却在秋天中

流动,变换的色彩

是一层薄薄的凉意,不经意间

从眼睫毛上溜走

 

流动的秋天,多像一条

弯弯曲曲的河流

穿越灼心的灯光好比一张雨帘

漫过心尖的痛,是今夜

凋零的红叶

 “揉碎”,是诗人惯用的一个词语,但大多揉碎的是花朵。这里“揉碎”的却是“远方的那一点红”,还是“案桌上的宣纸”?由远及近,都统统“揉碎”,可见当时诗人已是心乱如麻。究竟是什么导致诗人产生这样的情绪?“天空”、“下雨”、“河流”、“脉络”、“涨潮”一系列具体的物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提示我们接下来将有不好的结局发生了。正如第二节中,诗人将我们拉回眼前的场景,“用双指画出一个相框”,提及“相框”,大多数人都能猜到正是一种回忆。“灯光却在秋天中/流动”,流动的不是灯光,而是此时诗人眼中不停打转的泪水,浸满泪水的双眼注视着灯光,会“变换”出各种“色彩”。也只有泪水才能“不经意间/从眼睫毛上溜走”,透出“薄薄的凉意”。诗人在第三节中又将脸上的泪行比喻成“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灯光透过泪眼映射出“一张雨帘”,泪流满面的是“心尖的痛”与“远方的那一点红”,而“那一点红”正是结尾处的“红叶”。诗人最后才点题——“流动的秋天”,其实流动的是秋天的红叶,是相思,是泪水。而全诗竟没有一个关于“泪”、“相思”的字眼。这恰恰是诗人的巧妙之处。读到这里,我们才发现,原来这是一首充满相思的情诗。本书以此作为书名,也暗自提醒我们整本诗集将围绕“情”字展开。

 全书一共分为四辑。第一辑是情爱,第二辑是浪行,第三辑是爱情,第四辑是散文。层层分离,却层层不离一个“情”字。每一辑都以一首分行的诗概括该辑的主题:

 (一)

如果爱了

又何苦在叶落秋尽的时候

埋怨寒冬的临近

(二)

我的泪

流淌成一条河

你也会拒绝它的流向

(三)

既然已经爱过

就不必在分手的时候

把你铭心刻骨地念记

(四)

那个没有阳光的正午

离我们很远很深

很远的是一座凝固的山

 第一辑是《春来寻梦》,这一部分的诗歌创作大多围绕春、梦、女人、情色展开,正如开篇的这首诗《今夜,我们和文字做了一场戏》,完全是一部情爱的书写体。诗人大胆地采用“海藻”、“棉苞”、“涓涓细流”、“青筋”等自然物象形容人体,层层关系处理得恰当自然。读之,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紧接着,《叫春的四月》、《梦爱》、《坐爱海边》、《涨潮》、《王者的钟锤》感情逐层升温,带领读者体验情与爱的激情与美妙。同时,诗人将自己置身于爱河之中,置身于诗歌的海洋,在《一生一世你是我唯一的歌手》里这样写道:“我生活在某首诗里。这首诗的每一个句子/只表示一种音节/你就在这种音节里舞蹈/舞蹈的姿态多像我爱你的感觉”。诗人将爱情从现实的重重枷锁中解封出来,转移到精神领域的寄托。“唯有你,我的那首诗/寂寞时孤独时怎样安慰我,生活呵/是我学会痛苦的漂泊后尝到的一杯苦酒,在你心中/找到了最温柔的故乡,一个遥远的异地”。不得不说,异地的隔阂让人寄生思念的同时,又多了几许心酸,继而产生联想——“几千年后的今天,你伫望在成熟的麦田/手执镰刀,会有一只红蜻蜓/向你悄然飞来吗?这样的季节/没有花开。无花的日子也希望有淡淡的芳菲”。即使千年后,也仍旧期许会有“一只红蜻蜓”能够带去彼此今生的缘分,最后在日夜的思念中沉沦、死亡。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爱情传奇!

 第二辑是《浪行天下》,这里的“浪”不仅仅是诗人自己多年来远离故乡,漂泊在外,浪迹天涯,同时也是《潮头文学》激起的海浪。冉杰先生作为舵主,引领所有关注《潮头文学》发展的作者、读者、弄潮儿驶向远方。于现实生活,于精神高地,冉杰先生用实际行动践行潮头精神。他在《历史的大海》中写道:“浅浅的平静却深不可测/波涛的怒吼击碎想象的空间/或许我的倒影/被摇曳成一张青绿的纸张/书写了历史走过的足迹”。这一辑中,诸如《大渡河峡谷》、《泸沽湖的水》、《雅砻江》、《康定》、《新都桥》等,贯穿其中的更多的是诗人在游历八方之后,激起内心深处浓浓的乡情。诗人多处提及江、河、湖等,所以水流连同泪水一起终将汇入大海,翻腾出细细的浪花,一层又一层……

 第三辑《回归记忆》,主要是写伴随着诗人成长的亲情、爱情。诗人多次把笔触投放在父母亲身上,像《雷音铺,请哺育我的母亲》、《清明祭母》、《父亲的真理》、《八月在屋之外》等。《雷音铺,请哺育我的母亲》一首中:“即使你穷尽千辛与万苦/也难摆脱病魔的纠缠/以及那个生长恶语和拳头的院子”。诗人连续9个小节讲述母亲的艰辛。“母亲啊,请你原谅/原谅我分行的文字换不回几个铜钱/原谅我细小的血管抽不出几滴血来/原谅我,原谅我不能购买电梯房”。这其中充满了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以至于“为你抚去遗像上的尘埃/坠落的是一颗撕心的疼痛”。当然也有爱情,《黄昏》一首中:“在黎明到来之前/人们忙碌种植晚上的爱情”、“来吧,亲爱的/黄昏已经给我们披上了一层绯红的婚纱”、“牵着我的手,亲爱的/在黎明来临前完成我们的爱情”,这是何等的浪漫、温馨。

 第四辑《远山月影》,以散文诗、散文的形式讲述诗人行至近半百的人情世故。《矿工》写出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我终于转过身去》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工薪阶层女矿工对待婚姻的苏醒意识……在经历了人情冷暖后,诗人仍旧不忘以一颗诗意的胸怀对待生活,依旧对那远山,那月影充满遐想:“我向往远山的幽静。远山是一座凝固的记忆。为了寻找失落的记忆我想攀沿这座山峰。山影在月光的轻抚下温柔成一道鞭影。我记不清雨后的黄昏,向我走来的那个声音是否因夕阳的羞涩而绯红……”这种态度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生命的致敬!

或许生活就是这样,一面疼痛难忍,一面憧憬期望。细细咀嚼其中的味道,就像这本《流动的秋天》一样,其中的苦与甜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读懂。所幸,这人世间,又将多一部书与我长眠,就在今年的五月。同时,也在此祝贺冉杰先生新诗集的出版!

 晨起的鸟鸣里,午后的茶歇间,夜晚的私语旁,多一份诗意的空间,多一种人生的体验,多一本爱情诗集——《流动的秋天》,即使让你哀怨,哀怨又彷徨……又何妨呢?

                                                                                          2018年5月4日于京师万柳拾笔

 (编辑:李月)


灵魂深处最美的歌舞——解读《流动的秋天》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