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之强:沉香象征着所有伟大的灵魂历经磨难后依然散发的香气

蔚楠2018-04-29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黄庭坚~《香之十德》英国著名作家吉卜林曾说:“人的嗅觉

  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黄庭坚~《香之十德》

  英国著名作家吉卜林曾说:“人的嗅觉比视觉、听觉更能挑动人们细腻的心。”

  以鼻闻香,以心领会,尺席之间,五感澄明。沉香正是要帮助你找到自己被遗忘的“鼻子”,找到属于你的一个平和的世界。为找回那属于大家的平和世界,笔者几经艰辛,终于找到了正在惠州新盟友沉香馆工作的伍佰艺沉香创始人刘之强。刘之强是沉香界的扛鼎人物,同时也是伍佰艺书画网的创始人,海南奇楠基因创始人,定安家发农投创始人,他对沉香非常熟悉,在香友中拥有绝对的声望。

  他说很久以前沉香自然结香的过程,需要上百年光阴的酝酿。沉香象征着所有伟大的灵魂历经磨难后依然散发的香气,笔者在与刘之强交谈的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刘之强对于沉香的热爱与珍惜。倒上一杯陈年普洱沉香茶,点燃一支手工线香,开始了这次的寻香之旅。

  记者:据我所知你是从字画开始到玩沉香的,请问你是怎么跟沉香结缘的呢?

  刘之强:大家都以为我做伍佰艺书画网,所以延伸到沉香,其实是很久以前,从小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亲友生病需要一味叫做沉香的中药,从而接触到沉香,对香总是有一种难以言语的情怀,从那之后与沉香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者:为何你会选择在北京宋庄来制作沉香手工香呢?

  刘之强:其实不尽然,虽然今天咱们见面是在惠州新盟友沉香馆,但是其实伍佰艺沉香拥有多个基地和展示馆,例如海南定安,广东惠州,山东青州,河北邯郸,河南郑州,辽宁沈阳等地都有,伍佰艺沉香选择的地点一般相对于周边的城市来说更为舒服,环境清幽,利于找回那消逝于闹市中的安静

  记者:您选择的几个地方并不是传统的沉香出产地,请问你如何保证原料的供给?

  刘之强:您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伍佰艺沉香的所有生产所需原料,基本已经实现自给自足,换句话说,伍佰艺沉香为了保证原料的优质,在海南惠州等地都建设了种植基地,上千亩的沉香林随时欢迎大家去做客。

  记者:现在大家都是用设备大批量做香,为何伍佰艺还是坚持用手工做香呢?与大型设备对比,手工香有何有利弊呢?

  刘之强:用设备做香的压力较大,基本压力都能达到10吨以上,大型设备的压力甚至可以达到30吨;而手工香设备的压力仅仅是100斤,这样做出来的香密度不会太大,更有利于香的充分燃烧,也使香的味道更贴近于其本身。至于缺点嘛,还是有的,一就是因为压力不够大,手工香相对于其他香的密度小,故容易断;另外就是产能问题。用设备做香一小时随便都能做出一公斤左右的线香,而我现在,做一天也是几百克而已。

  记者:一天只能做几百克线香?这不会太少了吗?那手工制作的沉香线香,有没有什么独门的配方?那现在你做了多少款线香了?

  刘之强:慢工出细活,我们要的是质量,不是数量。沉香这么珍贵的东西就得慢慢的用心去做。说道独门配方,还真是有一点,首先基础条件是好线香就应该是100%野生好沉香,但是如何保证每一块香能形成比较均等的品质,这个还真是下了一番工夫。目前我主要是6款线香,分为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个等级。

  记者:只有这6款吗?

  刘之强:是的,只有这6款。这可是从一千多次的调试中得到的精华哦!

  记者:一千多次?每天就这样做香,做了这么多年?

  刘之强:不对哦。做香前清理原料要一天,打粉与筛粉要一天,做香一天,做完后自然晾干要2天,才到初次试味道,味道不行的话推倒重来;味道好的话就放置一个月时间,再进行第二次的尝试;然后再等到三个月后再进行第三次的尝试,才能最终确认配比。每次都是这个流程。

  记者粗略计算一下,做香最少要900多天,接近3年的时间?然而沉香一直以来都是一片万金。刘总你做了一千多次试验,每次50克。粗略估计都是一大笔钱啊!这真是实实在在的烧钱呢!刘之强笑了笑,没有回答。笔者从他的笑容中,看到了党中央倡导的匠人精神;而从鼻尖上传来的一阵阵若隐若现的沉香味道中,仿佛看见了大家在使用伍佰艺沉香做出的手工线香后得到的那份平和与享受……

  简单的工具,铸造出一流的品质

  细致、严谨的工作

  我们有幸在沉香频临绝迹的年代,重新认识、享受沉香的滋润与沉淀,为生命舒缓压力---张良维《沉香---大地瑰宝》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