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许谨谦
在中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曾经提出“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这个理念强调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要顺其自然,不过多干预,做到自我实现。运用无为而治这个理念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汉初的相国曹参,他上任之后很少有治国平天下的新举措,因为他认为只要严格执行前任良相萧何制定的政策,国家就可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因此才有了“萧规曹随”的典故。
“无为而治”这套消极治国理论用于农耕社会尚可,在今天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家和社会管理日趋复杂,国际间的竞争全面加剧,“无为而治”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然而近年来仍然还有个别领导干部依旧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遇事当甩手掌柜,不愿担负应该承担的职责,“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推诿,造成老百姓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一系列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了味、打了折扣。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把握;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实干。无论是面对急难险重的艰巨任务,还是面对复杂多变的棘手难题,只要党员干部积极工作、主动作为,就可以迎刃而解、妥善处理。倘若党员干部意志消沉、被动应付,甚至摆出“为官不为”的消极姿态,即便是再小的问题也不会自行消失,有时甚至会累积变异,产生更大的问题,造成更恶劣的后果。
有为就有位,有位必然得有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将精力、能力用于干事创业,用于积极主动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去。大文豪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则“公堂木偶”的故事:一名官员死后来到阎王面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阎王怒斥道:“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好?”官员不服,以“虽无功,亦无过”为由辩解。阎王驳斥道:“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该办的事不办,该断的案不断,岂不是负国负民!”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这个对联表达对领导干部的殷切期待和谆谆叮嘱。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要,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牢记,人民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要时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做一名能干事、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之中。
编辑:蔚楠